大肠肿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感染这类大肠杆菌易得肠癌这个结直肠癌评估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疼不疼 http://m.39.net/pf/a_4611049.html

这是为您带来的第18期资讯!

pks+大肠杆菌感染与结直肠癌相关

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院、英国利兹大学和美国哈佛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者近日在《自然》杂志(影响因子43.07)发表了一项有关结直肠癌的重要研究。科学家利用类器官模型,提出了感染特定的肠道细菌可以导致癌症突变的证据。

所谓类器官,是在培养皿里长出来的迷你版3D器官。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用模拟人类肠道的类器官来考察结直肠癌是怎么发生的。

结直肠癌的发生与一些关键的基因突变有关,找出促进基因突变的风险因素,能为筛查和预防结直肠癌提供指导。

很多科研人员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了肠道内大量存在的细菌。有些肠道细菌会损伤肠壁,促进组织发炎。比如有一类大肠杆菌的菌株,基因组中含有所谓的“pks”基因岛序列(称为pks+大肠杆菌),它合成出的colibactin是一种能损伤DNA的*素。

约20%的健康人体内都有pks+大肠杆菌。而在结直肠癌患者中,携带这种大肠杆菌的人比例更高,大约占到60%。

科研人员让一些肠道类器官接触pks+大肠杆菌,让另一些肠道类器官接触不产生活性*素的大肠杆菌(pks突变),然后进行对比。

经过5个月的反复注射,研究人员对这些长时间接触大肠杆菌的类器官做了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考察它们的基因特征与注射前有哪些变化。

结果显示,相比接触不产生活性*素的大肠杆菌,接触pks+大肠杆菌的肠道类器官出现了一些独特的基因突变特征,比如DNA单碱基替换增多和特征性的插入缺失等。

图1:研究流程示意图

这些基因突变特征也在真实患者的肿瘤样本中反映了出来。研究人员选取了例肿瘤患者的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前述类器官实验中发现的一些突变特征确实集中出现在结直肠癌来源的样本中。

研究人员认为,检测和去除这类大肠杆菌菌株,并对相应的益生菌进行重新评估,将有助于降低高危人群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那不勒斯预后评分是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评价的有用工具

全身性炎症可能会影响各种癌症患者对全身化学疗法的反应或预后。根据炎症和营养状况确定的那不勒斯预后评分是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有用预后指标。然而,它在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的意义尚不清楚。

为此,日本熊本大学医学研究生院的研究者评估了那不勒斯预后因素对接受一线化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意义,并将其预后准确性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和全身免疫炎症指数进行比较。

这是一医院中进行的前瞻性数据收集回顾性研究,共有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接受了一线全身化疗。

那不勒斯预后评分是用白蛋白和胆固醇浓度、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率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的综合得分计算得出的。

根据增加的那不勒斯评分,研究人员将患者分为3组(0、1、2组),并评估了那不勒斯预后评分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总体生存率的相关性。

结果显示,较高的那不勒斯预后评分与右侧原发肿瘤和同步转移呈正相关,与原发肿瘤切除呈负相关。

第2组(那不勒斯预后评分高)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第0组和第1组(p=0.和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将那不勒斯预后评分确定为整体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HR=1.;p=0.),如表1所示。

与时间相关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表明,那不勒斯预后评分比其他预后因素对预测整体生存率更为敏感。

表1:整体生存率预后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发表在《结肠与直肠疾病》(影响因子4.)上的这项研究成果表明,那不勒斯预后评分是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接受全身化疗的有用预后评价工具。

人工甜味剂与碳水化合物结合比单纯的甜味剂更有害

近年来,人工甜味剂对大脑和最终代谢功能的影响一直饱受争议。一些研究发现了它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不利影响,而另一些则没有。

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现代饮食与生理学研究中心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近期发表在《细胞代谢》(影响因子22.)上的研究成果显示,这些研究的差异在于甜味剂是如何食用的,或者更具体地说,它们是和什么食物一起食用的。

虽然人工甜味剂三氯蔗糖本身没有负面影响,但当它与碳水化合物一起食用时,就会引起胰岛素敏感性发生有害的变化,并降低大脑对甜味的反应。

这项试验选取了45名年龄在20岁至45岁之间的志愿者,这些人的体重健康,没有代谢功能障碍,通常不食用低热量甜味剂。除了两周内在实验室里喝了七种饮料,他们没有改变往常的饮食或其他习惯。

研究人员在他们接受测试之前、期间和结束后,对他们进行了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以观察大脑对甜味以及其他味道(咸味和酸味)的变化。研究人员还测量了志愿者的味觉感知,并进行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以考察胰岛素敏感性。

志愿者把甜味剂作为果味饮料与三氯蔗糖一起食用,并与蔗糖进行比较。作为对照组,一些志愿者在他们的三氯蔗糖饮料中加入了麦芽糊精。研究人员选择麦芽糊精(一种没有甜味的碳水化合物)是为了控制糖的热量,而不给饮料添加更多的甜味。

令人惊讶的是,正是这个对照组显示了大脑对甜味的反应,以及胰岛素敏感性和葡萄糖代谢的变化。考虑到这一令人惊讶的结果,研究人员增加了第二个对照组,参与者饮用只含有麦芽糊精的饮料。

研究人员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表明在七天内饮用只含有麦芽糊精的饮料会改变胰岛素敏感性和葡萄糖代谢(如图2所示)。

图2: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变

至于导致这一现象的原理,研究人员认为,可能是人们同时食用甜味剂与碳水化合物时,肠道向大脑传递了错误的热量信息。

肠道对三氯蔗糖和麦芽糊精敏感,并且向大脑发送两倍于实际热量的信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错误的信息会通过改变大脑和身体对甜味的反应而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尽管这项研究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样本量过少、与志愿者接触时间过短、仅检测了一种甜味剂等,但它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观点:虽然甜味剂没那么糟,但从健康的角度出发,甜味剂最好不要和碳水化合物一起食用,尤其是在甜味剂被广泛用来制作代糖食品的情况下,更要慎重选择。

参考文献:

[1]Pleguezuelos-Manzano,C.etal.()Mutationalsignatureincolorectalcancercausedbygenotoxicpks+E.coli.Nature.Feb27.doi:10./s86---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