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食管癌
食管癌病人的护理历年常考。其中,食管癌的护理措施、临床表现为考试重点。
一、概述
(一)病因
1.亚硝胺及真菌
亚硝胺是公认的化学致癌物,在高发区的粮食和饮水中,其含量显著增高,且与当地的食管癌患病率呈正相关。某些真菌能促进或合成亚硝胺。
2.营养不良及微量元素缺乏
正常人饮食中缺乏动物蛋白质、微量元素(钼、铁、锌、氟、硒)、维生素A或维生素B,与食管癌变有关。
3.饮食习惯
长期饮烈性酒吸烟饮食粗硬过热或进食过快,可造成食管慢性刺激和损伤,增加了对致癌物的易感性。
4.遗传因素和基因
食管癌的发病常有家族聚集现象。在食管癌高发家高族中,染色体数目及结构异常者显著增多。
5.其他因素
龋齿、口腔不洁、食管慢性炎症等慢性刺激,与食管癌的发生也有关系。
(二)好发部位
食管癌以中胸段多见
二、病变
(一)早期癌
多为原位癌或粘膜内癌,也有一部分病例癌组织可侵犯粘膜下层,但未侵犯肌层,无淋巴结转移。
(二)中晚期癌
肉眼形态
1.髓质型:肿瘤在食管壁内浸润性生长,使食管壁均匀增厚,管腔变窄。
2.蕈伞型:肿瘤突入食管腔内。
3.溃疡型:肿瘤表面形成溃疡。
4.缩窄型:癌组织在食管壁内浸润生长,累及食管全周,形成明显的环形狭窄,近端食管腔明显扩张。
组织学:鳞状细胞癌、腺癌、小细胞癌、腺棘皮癌等类型。其中以鳞状细胞癌最多见,腺癌次之。
(三)扩散途径
1.直接浸润2.淋巴道转移:转移沿食管淋巴引流途径进行3.血道转移:主要见于晚期患者,以转移到肝及肺为最常见。
第七节大肠癌
一、概述
(一)概念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大肠癌的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
(二)病因
大肠癌的发生与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大肠慢性炎症、大肠腺瘤、遗传因素和其他因素如:血吸虫病、盆腔放射、环境因素(如土壤中缺钼)、吸烟等有关。
二、病变
(一)肉眼观
1.隆起型
肿瘤向肠腔内突出。
2.溃疡型
肿瘤表面形成明显的较深溃疡。
3.浸润型
肿瘤向肠壁深层弥漫浸润,常累及肠管全周,使局部肠壁增厚,有时肿瘤伴纤维组织增生,可使肠管管腔周径缩小,形成环状狭窄,亦称环状型。
4.胶样型
肿瘤外观及切面均呈半透明胶冻状。镜下为粘液腺癌或弥漫浸润的印戒细胞癌。
大肠癌的肉眼形态在左、右侧大肠有明显的不同。左侧多为浸润型,引起肠壁环形狭窄,早期出现梗阻症状。右侧多为隆起息肉型,一般无梗阻症状。
(二)组织学类型
1.乳头状腺癌:多为高分化型。
2.管状腺癌:癌细胞排列成腺管状。
3.粘液腺癌:常有二种类型。一种表现为大片粘液湖形成,其中漂浮小堆癌细胞;另一种表现为囊腺状结构,囊内充满粘液,囊壁衬以分化较好的粘液柱状上皮。
4.印戒细胞癌:肿瘤由弥漫成片的印戒细胞构成,不形成腺管状结构。有时可伴有少量细胞外粘液。
5.未分化癌:癌细胞常较小,形态较一致,细胞弥漫成片或成团。
6.腺鳞癌:肿瘤组织具有腺癌及鳞癌二种结构。
7.鳞状细胞癌:多发生在直肠肛门附近的被覆鳞状上皮。为数较少。
三、分期(Dukes分期)
A期:癌组织直接侵入粘膜下层或肌层,但未穿透肌层,也未累及淋巴结。
B期:癌组织已超过肌层,扩延到肠周组织,但仍未累及淋巴结。
C期:除有上述改变外,癌已发生淋巴结转移。
近年又有将A期进一步划分,A1期为早期大肠癌。在C期之后增加了D期,此期有远隔器官的癌转移。
四、扩散途径
(一)局部扩散
(二)淋巴道转移
(三)血道转移:晚期大肠癌可经血行转移到肝、肺、骨等处。肝转移时,转移癌的部位与原发部位有关。一般右侧结胞癌多转移到肝右叶,左侧结肠癌则左、右肝叶均可转移。
往期精彩推荐
护理实操重点知识总结
生理学重点知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