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40108/4323349.html肿瘤肠道菌群免疫疗法
李苏宜MD
肿瘤营养与代谢治疗科
中国科学医院
合肥
肠道微生物态研究联手抗肿瘤免疫治疗方法,即将诞生一种新的抗肿瘤治疗方法——肠道菌群免疫疗法。肠道菌群结构、组成和状态与人体能量营养素代谢、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等都有关,被视为人类的“第二基因库”。近年来不断推出的重磅研究结论均指出,抗肿瘤免疫疗法与肠道菌群状态密切相关。
美、法等国家的科学家数年前就发现,应用化学药物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前,若采用大剂量抗生素消除实验用荷瘤小鼠肠道微生物后,免疫治疗/含铂类药物的治疗效果就明显变差。这样的现象提示,肠道微生物与抗肿瘤药物治疗间存在十分紧密的联系-----免疫系统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实验用小鼠肠道菌群与机体免疫系统紧密关联着,进而发挥助力抗肿瘤药物治疗的能力。于是,科学家们清楚地知晓了这样一个规律:只有肠道微生物状态正常的生物体内(当然包括人体),才能使抗肿瘤药物有效地发挥抗肿瘤的作用力。
权威学术期刊Science近两年来连续发布了多项人体临床试验重磅研究结果。这些研究结果显示,在大规模分析研判PD-1抑制剂治疗的多种类型肿瘤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与疗效间的关系以后,证实了肠道微生物的状态的确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确实起决定性作用。研究过程中发现,在接受了抗PD-1免疫治疗的原发性肺癌、肾癌、膀胱癌等多种上皮性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中显示,免疫治疗之始或一周内使用酰胺类、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者,或者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者,均可造成的人体肠道菌群紊乱,进而极大程度降低PD-1抑制剂的药效。进一步印证了肠道微生物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巨大价值。
这种肠道微生物状态的研究,是通过16SRNA与全基因组测序,统计分析肿瘤患者粪便样品中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组成和功能潜力。重大的发现是,具有更高的肠道细菌多样性的患者拥有更长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而对PD-1免疫疗法有反应的患者其菌群的组成以及多样性均和无反应的患者有着显著不同。通过基因组学的功能分析显示,肿瘤患者抗肿瘤免疫治疗效果的差异与不同肠道菌群状态影响肠道氨基酸合成和对T细胞的募集等机制有关,而以粪菌移植的方式改良肠道微生物状态后,抗肿瘤免疫治疗效果可以恢复。这些基因组学的技术包括16S核糖体RNA测序、宏基因组测序、定量PCR的技术,对特定菌类进行了分析。
经过与人类共同进化的漫长过程,肠道菌群跟人类已经密不可分。肠道菌群参与了人的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生命过程。肠道菌群具有多种保护作用。正常肠道菌群会抵抗过路菌定植,使机体免受外来病原菌的侵袭,维护人体与微生物之间的内环境稳定。正常的肠道菌群还能通过对营养物质的竞争,抑制有害菌在肠道内的繁殖和生长。肠道正常菌群的存在能刺激机体免疫功能,直接产生广泛的免疫屏障。刺激宿主免疫系统的发育和细胞免疫的发生,使疫系统能够将机会致病菌和共生菌区分开来。肠道菌群是寻找下一代新药的巨大的宝库。肿瘤肠道菌群免疫疗法,将会为肿瘤精准医疗的发展提供更大的推动力。
附:肿瘤营养与代谢治疗科简介
年元月中国科学医院,在西区(又名,医院)组建起国内首支专业诊治恶性肿瘤营养不良的整建制临床技术团队-----肿瘤营养与代谢治疗科。团队组成以肿瘤内科医护为主体,增设临床营养医师、临床营养师、公共营养师、营养技师的技术岗位。在医院领导大力支持下和兄弟科室帮助下,现已完成肿瘤内科学与临床营养学两学科有机融合的初期探索,为肿瘤营养不良患者的诊治在国内树立了一种学科建设的新模式。临床业务范围:肿瘤营养代谢诊断;营养不良患者抗肿瘤药物治疗(包括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肿瘤代谢营养治疗;癌性恶液质逆转治疗;治疗胃肠功能障碍;癌性肠梗阻内科诊治;上消化道癌性梗阻的内科诊治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