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肿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避免遗传性肠癌伤害家人,医院携手 [复制链接]

1#

肠癌是常见癌症中与遗传关系比较密切的一类恶性肿瘤。由于遗传和共同生活环境的因素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的一级亲属(包括父母、子女和兄弟姐妹)以及配偶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较无家族史的人群更高,属于肠癌高危人群,如果及早获得筛查,可以有效降低发生肠癌和死于肠癌风险。在肠癌的人群防治中,面向这一人群应该提供更多的教育和筛查机会。

作为国内领先的大肠肿瘤诊治中心,医院(“医院”)着力于探索并应用肠癌早期筛查和诊疗的前沿研究和实战方法。据该院年-年将近1.7万名大肠癌患者生存率数据显示,医院大肠癌(Ⅰ-Ⅳ期)5年生存率为71.26%,达到国际先进发达国家水平。

年,医院开设了上海市首家遗传性大肠癌咨询门诊,重点针对肠癌患者家属和健康人群提出筛查建议和干预措施,以降低高危人员罹患癌症的风险,从而将早期筛查关口前移。

为了帮助更多的肠癌患者家属及早获得筛查,有效降低发生肠癌和死于肠癌风险,12月10日,在中国癌症基金会的支持下,医院携手诺辉健康启动了一项“肠癌一级亲属便隐血筛查研究”,面向这一人群提供更多的宣教和筛查机会。

该研究将招募符合条件的肠癌一级亲属人,使用由诺辉健康自主研发的便隐血居家自测器噗噗管?,比较居家自测型便隐血检测对比单纯宣教在结直肠癌患者40岁以上的一级亲属和配偶中发现结直肠癌以及癌前病变的效果。

家属学习噗噗管?的使用方法

为什么“吃出来的肿瘤”更容易找上患者家属?

结直肠癌被称为“吃出来的肿瘤”,是我国城市第二高发的恶性肿瘤,每年全国新增的结直肠癌患者人数高达52.1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年全国结直肠癌的平均发病率(粗率)为28.2/10万,呈现显著的地域、性别差异。经济水平越高的地区,发病率也相对越高,一线城市如上海已经排到了第一位。从性别看,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分别为31.96/10万和24.25/10万。

尽管大部分结直肠癌呈散发,但据估计仍有约10%-30%的结直肠癌患者具有家族聚集现象,且5%-6%的遗传性结直肠癌发病与研究较为明确的多种遗传综合征直接相关。

由于遗传和共同生活环境的因素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的一级亲属(包括父母、子女和兄弟姐妹)以及配偶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较无家族史的人群更高,属于肠癌高危人群。

来自《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及内镜诊治指南》(年,北京)中数据显示,有1名以上一级亲属患有结直肠癌时,该个体患结直肠癌的总体风险比为2.24,当家族中有2名以上亲属患有结直肠癌时,总体风险比将增至3.97!

数据来源: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及内镜诊治指南(年,北京)

“临床上,每个肠癌患者中,33-35%有家族肿瘤病史,其中5-8%的人属于明确的遗传性大肠癌。”医院大肠外科主任徐烨教授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遗传性大肠癌致病原因较为明确,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林奇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林奇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综合征,与DNA错配修复基因MMR突变有关。50%至80%的林奇综合征患者会发生结直肠癌,还可能引发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胃癌等一系列肠外肿瘤。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致病基因则会有50%的机会遗传给孩子。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在青少年时期,结直肠就会发育出至0个不等数量的肠息肉,如不及时筛查干预,大部分患者会在45岁前发生癌变。

早筛可以有效降低发生或死于肠癌的风险

像肠癌家属这样的肠癌高危人群,若能及早获得筛查,可以有效降低发生肠癌和死于肠癌风险。如果你不确定自己是否是高危人群,可以根据下表进行自测。

对于肠癌的患者来说,在癌症不同期别进行治疗的患者的预后差异巨大。根据医院数据显示,0-I期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高达91.9%,而IV期患者即使拥有手术机会,5年生存率也仅为27.7%,意味着近3/4的患者无法活过5年。

医院大肠癌多学科团队首席专家蔡三*教授表示:“美国大肠癌发病率已连续20年以3%的速率持续下降;死亡率前10年以2%的速率、近10年以3%的速率持续下降;大肠癌5年生存率从50%提高到66%。喜人的防控成效背后,筛查和早诊早治形成的‘二级预防’贡献的权重高达53%,相比之下,临床诊治的贡献仅为12%。”

也就是说,早发现并及时治疗,肠癌患者几乎可以%存活,但如果晚期才发现,生存率就非常低。提高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和生存治疗,关键在于肠癌筛查和早诊早治。

80%人放弃的这项“保命检查”

可选择噗噗管?自测

便便是反应消化道健康的“报警器”。大便潜血是肠癌非常重要的早期症状之一,这种出血是肉眼看不到的,但通过便检可以发现。

粪便隐血试验(FOB)是检验科的常规检测项目,也肠癌筛查的首选检测。由于粪便样本携带不方便,约有80%的体检者会直接放弃粪便检测。有些体检机构干脆直接不再提供粪便的检测。粪便检测依从性差,是体检中的一大漏洞。

根据《中国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策略专家共识》,“初筛-精筛-诊治”的结直肠癌三级筛查防治路径可以层层筛出肠癌高危人群及早接受治疗。基于可以随时取样、及时检测、快速出结果的优越性能,噗噗管?作为自测型FIT,被《共识》推荐用于结直肠癌筛查。

噗噗管?是中国首个居家自检的便隐血(FIT)检测产品,现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并取得欧盟CE认证,面向中国6.3亿的大众市场,帮助有效确认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

我国药监局批准的知识产权双专利

其检测使用免疫化学法(胶体金),这是目前在临床中应用最广泛的便隐血检测方法。它通过对大便中血红蛋白的检测,可以快速诊断消化道出血,从而提早发现胃肠道相关疾病。

相比同类产品,噗噗管?集粪便样品定量采集和检测为一体,这种检测方式无需对粪便进行提前处理,整个过程干净、卫生,并且检测结果可以在5-10分钟之内判读,避免了粪便样本因为长时间放置而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的现象。

医院肿瘤预防部主任、上海市抗癌协会癌症预防与筛查专委会主委郑莹教授表示,“本研究使用的检测试剂管是居家自测型便隐血检测,受试者不医院,自己在家就可以完成取样、检测、判读,并将检测结果上传,大大方便的项目的实施。”

本次肠癌一级亲属的筛查研究也让更多的业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