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肿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日本首相安倍因为这种病辞职从溃疡性结肠 [复制链接]

1#
著名治疗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941636.html

8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布自己辞去首相一职。

辞职理由是:“发现旧疾溃疡性结肠炎复发,为避免个人健康状况影响执*,决定辞去日本首相的职务。”

从17岁查出患溃疡性结肠炎至今,被溃疡性结肠炎折腾了近50年左右,也接受过数十种药物的治疗,然而安倍的身体终究还是没能撑住。安倍7月份的吐血报道,再度引发日本媒体猜测,安倍的溃疡性大肠炎是不是出现了癌变?

这并不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猜测,据医学专家推断,安倍现在可能已经从大肠炎转成大肠癌了。数据显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与大肠癌关系密切,患病时间越久,癌变的可能性就越高。

从溃疡性结肠炎到肠癌到底有多远?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非常复杂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病变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这种疾病病程漫长,常反复发作,见于任何年龄,中青年最多见。在病因研究方面,一种比较广为接受的理论是,病人由于特定的基因和体质,对结直肠道出现的一系列炎症反应,人体免疫系统对炎症部位的反应,导致溃疡。

所以溃疡性结肠炎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则会导致疾病加重。主要症状为肠黏膜反复发炎,出现腹痛、便血、便脓,严重的一天上几十次厕所,甚至还会休克。最初很多病人总以为是自己吃坏了肚子,而因此耽误了治疗,直到疾病变得愈发严重甚至出现了血便,体重明显下降,腹胀,发热等情况出现时才不得不就诊。很多人在年轻时就会患上这种病,发病年龄往往比较年轻,而且病情常持续很长时间而难以痊愈。

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不彻底,溃疡性结肠炎可能恶变,其总体癌变率约为3.7%,最严重的时候,溃疡性结肠炎的癌变危险性比自然人群高10-30倍。而且,溃疡性结肠炎的癌变发生的人群往往年龄较轻,常比散发的结肠癌年轻10岁。由此可见,慢性腹泻不能轻视,应该早筛查,早诊断,积极治疗,定期监测,千万不可大意忽视。

如果说有一种癌症,无论男女,到了一定年纪的人都应该筛查,那就是结直肠癌。

1

美国在过去20多年,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持续下降,就主要得益于从80年代开始的结直肠癌筛查推广。

结直肠癌为什么能被有效筛查呢?

因为它有一个相对明确的发病机理和逐步恶化过程。下图就展现了从1期早期到4期晚期的结直肠癌变化过程。

可以看出,肿瘤恶化的过程,就是一个逐步扩展地盘,最终转移的过程。

一般而言,1期结直肠癌还呆在原发的地方,只要用手术等局部手段切除,基本就搞定了。而4期结直肠癌已经突破了局部限制,侵入了肌层和浆膜层,从而转移到了周围组织,甚至通过循环系统,转移到了别的器官。这时候,治疗难度就大幅提升,光做手术就不行了,还需要系统性治疗,比如化疗,靶向药物,免疫药物等。

结直肠癌能被有效筛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珍惜这个机会!

2

重要的问题来了,结直肠癌的筛查到底怎么做最有效?

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是肠镜!

如果医生用肠镜发现了息肉或早期肿瘤,就可以做内镜下的切除,这是一个简单的手术。大量研究都证明,通过这种方式除掉息肉和早期肿瘤,能有效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从年开始,美国人越来越重视肠镜筛查,目前50-75岁的中老年参与比例已经接近70%!带来的结果就是美国老年人患结直肠癌数量的大幅下降。

这个年龄段的中国人做肠镜筛查的有多少呢?

只有10%!

最近,中国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持续增加,推广筛查非常重要。

大家最不想听到医生说的一句话就是:“你怎么才来啊?!”

尤其是现在麻醉下的无痛结肠镜几乎感受不到痛苦,睡一觉起来就做完了,十分方便快捷。

大家猜一猜,肠镜一般多久需要做一次呢?

半年,1年还是2年?

都不是,如果第一次肠镜没有发现特殊情况,很多指南推荐是10年后再做!

那如果上次肠镜确实发现了息肉并且切除了呢?那就建议1年左右再去复查一次。如果没有问题了,就可以3~5年后再复查。

3

多大岁数的人需要做结直肠癌筛查呢?

对于普通人群,目前指南通常建议从45-50岁开始。

但具体从什么年龄开始筛查,并不是绝对的,要看每个人的风险指数。有些高危人群,需要更早一点,从40岁,甚至30岁就开始筛。

比如,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人。

并不是家里有癌症患者,就属于结直肠癌高危,但如果出现下面两条之一,就要特别注意了:

至少有一名直系亲属在50岁前诊断出结直肠癌。

至少有两名直系亲属诊断出结直肠癌。

除了家族史,还有些疾病和结直肠癌风险有关,相关患者也属于高风险人群,比如下面这些:

炎症性肠病(比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患者

相关遗传性综合征患者,包括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林奇综合征(Lynchsyndrome)等

既往有腺瘤性息肉或结直肠癌史

如果自我评估比较危险,也建议早点开始进行筛查。

4

结肠癌的早期表现是什么?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的改变是结肠癌最先出现的症状,如便次增加,腹泻,便秘,粪便带黏液、脓血。此外还应小心腹痛,如:定位不确切的隐痛或腹部不适、胀气等。消瘦、便血等症状往往出现在中晚期。肿块出现后,可在腹部触及质硬、表面不平滑、活动度不大的肿块。要预防结肠癌首先应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欧洲癌症预防组织和国际营养科学同盟提出了如下建议:

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入,以鱼、禽、瘦肉、低脂奶成品代替动物油过多的肉食,以煮、蒸食物代替油炸食品。

增加绿色叶类和根类蔬菜、水果的摄入。

多吃淀粉和纤维多的食物。

保持适当的体重。

每天的盐摄入量低于5克。

少吃腌、熏食物,不吃发霉食品。

少饮含酒精饮料。

总结

随着中国人均寿命增加,生活习惯逐渐西化,中国的结直肠癌在过去10多年增长迅速,现在每年有40万人成为新患者,近20万人去世,值得引起所有人的重视。

常规的体检,包括肿瘤标记物检测,并不能有效发现早期肠癌。肠镜为主的筛查方法,才是最有效的防癌手段之一。如果适龄人群都能做好筛查,就可以显著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

即使真的是高危人群,大家也不要恐慌,因为结直肠癌有肠镜这种高效的筛查方法,只要及时找到肿瘤并处理掉,就没问题。最糟糕的情况是讳疾忌医,逃避现实,等拖到晚期就真的很难了!

很可惜,中国大众对结直肠癌的筛查手段了解不足,中老年朋友做肠镜的比例还很低。

医院进行无痛结肠镜检查通常都要排很久的队,如果您自己或者家人正处在应该筛查的年龄,快来迦南门诊享受快捷专业的无痛电子结肠镜检查吧,病理结医院出具权威报告,并可医院内镜中心吴齐主任为您检查。

预约-

文内图片来自网络、迦南市场部。

参考文献:

1.《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上海)》

2.《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版》

欢迎分享文章到朋友圈

●静脉麻醉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更少痛苦的诊断方法

●中国每分钟就有1人猝死,有个检查建议您立即要做

●疫情漫漫,别忘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