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
可以说,早期筛查对大肠癌来说是最符合卫生经济学的选择。这主要基于三点考虑。首先,大肠癌从增生、恶变、肿瘤发展的整个过程约为5至10年,这给早期筛查带来较充裕的时间。其次,大肠癌的发病年龄相对集中。目前,上海人群发病率为男性61/10万人、女性50/10万人。我们截取年龄段来看,50岁时发病率为50/10万人,60岁时发病率为95/10万人,70岁时发病率为/10万人,80岁时为/10万人。因此,如果将筛查人群锁定至50岁以上人群,发病“浓度”也将更高,更易找到患者。再者,早期大肠癌的疗效十分好。95%以上的I期大肠癌可以治愈,患者无需放化疗,只要定期随访即可;而Ⅲ期大肠癌的患者,即便可以手术,仍需放疗、化疗,生存率也仅有60%左右。
小编
目前上海已完成多少例大肠癌筛查?有哪些较为普及应用的筛查方法?
蔡三*教授
上海自年开始尝试大肠癌筛查以来,至今年7月,共完成了万余例大肠癌筛查。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目前,我们发现通过筛查而出的I期大肠癌比例可达52%,而通过临床问诊发现的I期大肠癌仅为11%。
我们来看看美国的成功经验,自年至年,美国大肠癌总体发病率每年以3%的速率下降,死亡率以2.5%的速率下降。分析原因,一期预防(生活习惯干预)占了34.6%的功效,二期预防(普及筛查)占了53.3%的功效。
至于筛查的手段,还是以肛门指检、检查大便隐血、肠镜为主。需要提醒的是,肛门指检以往可查出75%的大肠癌,但随着结肠癌、高位直肠癌的发病有所增加,肛门指检可能摸不到,目前这种方法约能检查出25%的大肠癌。
小编
您能介绍下普通市民该如何及时发现大肠癌?
蔡三*教授
我建议市民50岁时可以开始做肠镜,现在的无痛肠镜只要短短5分钟,非常方便。如果没有大便隐血,则每5年做一次肠镜筛查,及时发现病变。平日生活也应注意饮食的纤维多样化,勿太荤太油,能有效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蔡三*,医院大肠外科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医院大肠癌多学科协作组首席专家、复旦大学大肠癌诊治中心主任、中国抗癌协会及上海市抗癌协会大肠癌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协作中心(CSCO)常委、继续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CSCO肿瘤营养协会主任委员、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中国胃肠肿瘤管理项目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结直肠外科医生委员会常委、美国临床肿瘤指南(NCCN)中国版专家委员会委员、NCCN大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外科执笔人。
主要从事结直肠癌等基础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研究。致力于推广结直肠肿瘤治疗的规范化和微创化。主编《结直肠肛门肿瘤》北京大学出版社肿瘤系列丛书();《循证结直肠肛管肿瘤学》上海科技出版社“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参编结直肠癌专著10部,近5年发表医学论文70余篇,其中SCI收录5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部二等奖和教育部二等奖。先后参与承担包括国自然、国家项目基金,复旦工程大肠癌项目等十余项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累计获得国家及上海市科研经费近多万。自年起参加肿瘤手术超过1例,其中主刀大肠癌手术例,近3年每年大肠癌手术~例。对大肠癌的诊治方面的各种治疗方式、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有较深的理解,形成了国内最好的的大肠癌MDT队伍,积极推动了国内大肠癌的规范性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发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