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肿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直肠癌的病因一天排便几次是癌症前兆呢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症状 http://pf.39.net/bdfyy/qsnbdf/190311/6947166.html

很少有人知道自己的大肠长什么样,每个人的结直肠都在腹腔里面弯曲盘绕,形成一个问号的模样。随着经济水平增长、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转变,我们的肠道面临着越来越高的癌症风险。

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均位居前5位,且呈逐步上升的趋势。中国每年结直肠癌新发病例是37.6万,死亡病例为19.1万,已成为严重危害中国人健康的疾病之一。

大肠癌是否可以预防?

最近,权威期刊《科学》(Science)上的一篇关于癌症的论文让我们很困惑。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数学家CristianTomasetti和癌症遗传学家BertVogelstein通过研究发现,29%的癌症相关基因突变归因于环境因素,5%-10%来自遗传因素,66%则是源于基因复制中的随机错误,就是“生物学上的坏运气”造成的。

这么说早在你成为受精卵的那一刻,就已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患癌的几率?得癌只是“天意难违”?

基因突变并不意味着就是患癌症。王锡山指出,“66%的癌症相关基因突变是因为基因复制中的随机差错导致的”,不能等同于“66%的癌症就是因为患者运气差造成的”。

所有的肿瘤都没有一个单一的病因。专家指出,从基因突变到转化为癌症,大约需要10多年,需要累积足够多个基因突变才可能发展成癌症。除了遗传,紫外线、辐射、致瘤性病*感染、化学致癌物等也是诱发基因突变的常见原因。只要诱因是来自于外界因素,那么这种癌症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可以预防的。

具体到大肠癌,王锡山主任介绍,大约只有20%左右的大肠癌患者有较为明确的遗传现象,表现为发病年龄较早,例如40岁左右发病,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而绝大多数大肠癌呈散发性,没有明显的遗传因素。

大肠癌的发生更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双重作用的结果,即使两个人的遗传背景完全相同,但是如果他们接触的环境不同,那么他们发生大肠癌的概率也不一样。

一个人的基因天生的,无法改变的,而饮食生活习惯是我们自己可以调控的。到目前为止,大量研究表明:改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致癌的环境因素以及规范的癌症风险筛查,仍然是预防癌症最有效的方法。

6字远离大肠癌

有关结直肠癌的预防,王锡山分享了管住嘴、迈开腿的“六字方针”。肠癌是吃出来的病,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鼓励均衡膳食,包括降低能量摄入,降低高蛋白尤其是降低红肉的摄入,减少脂肪的摄入,多增加纤维膳食,比如水果蔬菜。另外我们还要鼓励大家迈开腿。运动有助于减肥,而肥胖也是结直肠肿瘤的病因之一,只有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才能预防或降低结直肠肿瘤的发生。

便血不一定都是痔疮,4类高危人群需要早检查

除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王锡山指出,公众一定要对结直肠肿瘤的早期筛查予以重视。目前,便潜血检测是一种很常用的结直肠肿瘤筛查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很多直肠癌病人存在误诊误治的经历,误诊误治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很多肠癌病人认为便血就是痔疮,因此延误了疾病的治疗;此外,由于生活习惯、个人隐私等原因,很多病人不好意思与医生沟通,因此,不能及时地发现病变。

王锡山进一步指出,结直肠肿瘤存在着高危人群,对于这些人必须要重视结直肠肿瘤的筛查。这些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①I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者(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②本人有癌症史或肠道腺瘤或息肉史;③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④以下五项表现具有二项以上者:粘液血便、慢性腹泻、慢性便秘、慢性阑尾炎史以及精神创伤史。对于有着上述情况的人群来说,40岁以上,建议每年做一次结直肠肿瘤的筛查。

受访专家

王锡山,中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2#

大家都知道可以从大便中知道身体健康状况,那么你知道一天排便几次是正常的呢,肠胃信号会随时告知我们的身体健康状况,有时候排便次数多了也是癌症的前兆,直肠癌的症状有哪些呢,直肠癌的病因是什么呢吗,下面随着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天排便几次是恶癌征兆


  大肠息肉都会癌变吗?


  息肉其实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肿瘤性息肉多指腺瘤,特别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如果家族中一个人确诊,其他成员应进行相关检查并尽早治疗,以防癌变。


  但即便是腺瘤发展到癌一般需要5~20年,而且癌变几率与腺瘤大小、数目、病理类型、部位,以及患者年龄性别相关。非肿瘤性息肉则指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基本不会发生癌变,但也要尽早切除。


  结直肠癌的病因


  结直肠癌的发病与很多因素,如饮食习惯、遗传,结肠炎症等有关。


  1、饮食因素:如高脂肪低纤维饮食;动物蛋白、食物中亚硝胺及其衍生物含量高;摄入酒精;油炸食品;维生素A、C、E及微量元素硒缺乏等。在大肠癌发病中饮食因素被认为是极为重要的因素。


  2、大肠的某些良性病变: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大肠腺瘤、家族性结肠腺瘤病、血吸虫病、大肠息肉等。


  患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超过10年者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高数倍,这是因为,肠道内的反复炎症,对肠道粘膜细胞是一种慢性刺激,这种刺激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粘膜细胞的生长失去控制,发生恶变。


  患有大肠息肉的病人也是一样的,他们出现大肠癌的机会是非常的大,并且是没有息肉者的22倍,这是因为息肉本身虽然是良性的,但是不能保证息肉不会出现恶变的情况。


  3、遗传因素:据估计约20%的大肠癌病人中遗传因素可能起重要作用,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是常见的遗传性大肠癌。研究发现,大肠癌患者的子女患大肠癌的危险性比一般人高2-4倍,约10%-15%的大肠癌发生在一级亲属中有大肠癌病史的人群中。


  4、职业因素与卫生习惯:缺少体力活动可增加患结肠癌的危险性。但一般不认为大肠癌是一种职业病。


  结直肠癌的症状


  1、便血


  便血是结直肠癌中明显的一个症状之一,情况不严重的只是少量出血,并且是经过试验才能确诊是有少量出血的情况,而情况严重的人群就会出现有粘液血便、粘液脓血便或鲜血便,这种情况也是经常被认为是痔疮而耽误的时机,因为癌症出现的位置不一样,所以出血量和性状也不相同,长期出血也会出现生继发性贫血。


  2、腹痛


  部分病人以定位不确切的持续隐痛为首发或突出症状,部分病人仅腹部不适或腹胀感。当大肠癌合并糜烂、梗阻或继发感染,由于相应的肠段蠕动增加和痉挛,可出现明显腹部绞痛。有些病人表现为典型的不完全性肠梗阻性腹痛,即疼痛为阵发性绞痛,持续数分钟,自觉有气体窜过疼,接着有排气,然后疼痛突然消失,当这种症状出现在老年人时,应首先考虑大肠癌。

3、排便习惯改变


  多为排便次数或粪便性状改变,比如原来大便每天1次,近不知道什么原因每天大便3~4次,或是说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以及大便形状发生改变,本来大便是软的成形的,近突然像水一样,而且里边似乎有有血或是脓,多提醒肠道里面可能出现了问题,医院进行建检查。


  (应当指出,这些症状在其他疾病中也很常见,因此如果你有上述症状应进行全面体格检查)。有些人还伴有里急后重感,尤其是发生于青年人时。如果没有其他原因(包括旅行、生活环境变化及服用土霉素等)而常常发生便秘腹泻等肠功能紊乱,且正规治疗两周以上仍无效时,应当引起注意,可能是大肠癌的早期征兆。


  4、贫血


  男性病人,尤其是无其他原因的失血,亦无肠寄生虫病的人,如发现进行性缺铁性贫血,应想到有胃或大肠癌的可能性。


  结肠癌的食疗方法


  桑椹猪肉汤


  桑椹选择放50克,大枣准备10枚,猪瘦肉适量。桑椹和大枣,猪肉与盐适量的一起熬汤至熟。经常服食,具有补中益气。


  鱼腥草莲子汤


  鱼腥草放10克,莲子肉30克,以上药用水煎成汤即成。每日2次,早晚服用,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里急后重者宜用。


  木瓜炖大肠


  木瓜放10克,肥猪大肠大概30cm。将木瓜装入洗净的大肠内,两头扎紧,炖至熟烂,即成。饮汤食肠,此膳具有清热和胃、行气止痛。


  菱薏藤汤


  菱角10个,薏苡米12克,鲜紫苏12克。将紫苏撕成片,再与菱角、薏苡仁用水煎汤即成。每日3克,具有清热解*,健脾渗湿。


  菱粥


  带壳菱角20个,蜂蜜1匙,糯米适量。将菱角洗净捣碎,放瓦罐内加水先煮成半糊状。再放入适量糯米煮粥,粥熟时加蜂蜜调味服食。经常服食,具有益胃润肠作用。


  结语:排便是每个人每天都必做的一件事情,但是有些人却因为便秘的原因,肯呢个两三天才会排便一次,而也有些人会一天排便三四次,那么这就是不正常的表现了,上文给大家讲解了有关排便次数太多的问题,希望此文章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

热文推介:

脑出血先兆

引起头晕的常见疾病有哪些

头痛头晕的原因是什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