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肿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补脾胃是关乎一切健康的关键冬季补脾胃的 [复制链接]

1#

现如今生活的节奏可以说是越来越快了,而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的不仅有我们吃饭的时间,还有肠胃问题的频发。严重点说,现如今我们十个人中便有一个人的胃部存在问题,加上如今季冬来袭,这肠胃的问题便又将进一步加重起来。

关于这脾胃有多重要,古人甚至就说过这样一句话:“脾胃一伤,则五脏皆无生气。”故而如果你的脾胃受伤,那么自然所吃进的食物也难以被消化利用,进而使身体气血亏损,且这气血一旦亏损,那么五脏六腑也难受到气血滋养,久而久之,这身体出现的毛病可就不止局限于脾胃了!

三种脾胃症候,先来判断自身问题

再具体论述脾胃问题时,得先分析个人差异后,再行了解,而在这些差异之中,主要分为三大类即:脾气虚靡、脾气寒浊和脾气湿热;

古人讲究“对症下药”,进而对于这些不一而同使人难受的问题,就得用好不一样的方法来对脾胃进行调养,如果背道而驰,调补不当,那么不仅不会健脾滋胃,反而还会伤害气血。

脾气虚靡

脾气虚靡在这三种症候之中为程度最轻、最易调养的类型,而人的脾气之所以过于虚靡,主要是餐饭不调、饮食无序或过度劳累所造成的,一般脾气虚靡的人多有节食减肥、剧烈运动、压力在侧或身怀慢病的经历,且一旦身体脾气虚靡就会出现以下症状:

腹部常胀,进食减少,饭后疲倦且排泄不畅

身体多虚,不善表达,常感乏力且白天易累

面色黄白,体重减轻,外看虚胖但内脏萎靡

舌苔痕重,舌头多白,总觉很湿但难以表达

而想要改善脾气虚靡的问题,首先就得从“餐饭不调”这个问题上下功夫改善,这里的餐饭不调,其实就是进食不规律的问题,古人认为,正常健康吃饭必须“早不过辰,饭必先未和酉不问餐”,首先“早不过陈”即早餐不会留到辰时(早上7~9点)以后再吃的意思,这主要是因为辰时乃胃经当令,加上辰时为脾胃阳气最旺的时候,所以此时早餐便必不可少,且辰时过早,所选早餐宜温热而忌寒凉。

其次,“饭必先未”即午饭必须先吃在未时前,这是因为未时乃小肠当令的时候,这小肠主吸收之功,而食物过口必先经胃研磨、大肠挤压以后才能抵达小肠,因此如果在未时或者未时以后再吃午饭,那么营养就不会被彻底地吸收进身体里,所以午餐一定要安排在未时以前,切忌不可延后。

最后,“酉不问餐”即晚上七点以后就不应过问晚餐的意思,这是因为七点戌时为手厥阴心包经最旺的节点,而手厥阴心包经主血脉运行,所以晚于七点戌时吃饭便会破坏血液原先流畅全身的计划,从而使应分散的血液过分集中在脾胃和肠道之中,且一旦养成习惯,便会很大概率各脏器出现“运行错乱”的问题,加之心脏运血不得,像手脚冰凉这样的情况便会频频出现。

而知晓了餐饭不调会给身体造成何种麻烦的古人,便自然会在吃饭上下足功夫,所以古时大户人家每逢用餐,必是要先以茶水漱口,然后先吃小食,然后依次再向“大菜”动筷,且吃完以后,又要用茶水漱漱口,然后吃点小零食什么的。听起来或许你会觉得有些麻烦,毕竟现在人也没有古代人讲究,但其实从本质上看,这调息,即是讲究“正餐有序,只六七分饱,而小食不断,使肠不受饥,脾不受寒”而已。因此在这维持“肠不饥,脾不寒。”的小食里,最推荐的便是“八珍糕”

说起这八珍糕,最早源于明代御医陈功实所著的《外科正宗》内,相较其他重外轻内的医家,陈实功更重由内而外的食补效果,而这“八珍糕”便是其的智慧结晶。初代陈氏八珍糕主要由茯苓、建莲、芡实、扁豆、薏米、山楂、麦芽、山药,并辅以米粉、白糖、麻油精制而成,因有佐材八味,所以这八珍糕也叫八仙糕。

而到了清朝乾隆四十年,太医院将陈氏八珍糕改良,把其中的山楂改为人参,麦芽改为莲子,人参和莲子具有补气固肾的功效。御医们认为“八珍糕不寒不热,平和温补之方,扶养脾胃为主,屡有奇效”。

经过了这次改良,新式八珍糕便获得了乾隆皇帝的认可,据记载,每年夏秋季节,乾隆到承德避暑山庄处理政务,早晚膳毕在上茶时都会吃四到六块“八珍糕”,今天承德特产仍有“八珍糕”这味小吃。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想必与其长期食用“八珍糕”自然是分不开的。

由是这八珍糕经陈氏发明,乾隆改进,时至今日在经典古方不变的前提下,又经食材精准配比和全新烘烤工艺的加持,最终汇成了咱们商城内的这款新时代八珍糕,而为了复合新时代健康理念,本款八珍糕拒绝添加对身体有害的蔗糖、香精,保证一口下去,只有谷物麦香,所以即便对甜食甜点忌口的朋友,也能放心食用。

以下是八珍糕的适用人群:

1、八珍糕调养脾胃的经典名方,许多专家推崇的山药薏米芡实粥和四宝粥等,都是由八珍糕延伸而来。中医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要想身体健康,必须先把脾胃调养好才行。

2、山药、薏米、芡实在《神农本草经》中都被尊为上品,经常食用有益智安神、延缓老迈的保健作用。

3、淮山药“健脾补虚,滋精固肾”,芡实是健脾补肾的绝佳首选,所以很适合用八珍糕调补。

4、都非常适用。多吃八珍糕可以培补体内血气,而只要人体的血气充足,那么才会有抵御外邪的坚实基础。

脾气寒浊

一般来讲,脾气寒浊的人往往也多会脾气虚靡,而这寒浊正是在脾气虚靡上更进一步恶化所产生的,而脾气寒浊多发生于不注重保暖和食喜寒凉的人身上,而身体一旦脾气寒浊就会出现以下的问题:

常常腹痛,偏好温暖,喜捂肚子但容易腹泻

腹部积肥,女性宫寒,喜食寒凉而大便质稀

脸色气靡,血气难蓄,唇色较淡而神色无光

畏寒怕冷,手脚易凉,多有浮肿且小便不畅

而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除了饮食方面嗜好寒凉和饮食无序外,这脾胃缺少阳气滋润也是一大原因,因此温阳护脾便是解决脾胃寒凉的首要之策,所以这里建议大家平时可以多吃些生姜来暖暖脾胃的寒凉。

因为自古,这生姜便是暖身温阳的头等上宝,善用生姜且喜食生姜者,一般脾胃内少有淤寒和积湿的情况,加之冬令时分,天清气燥,这空气中往往又缺少水汽,因为环境的影响,人体也大多会出现缺水的情况,而在冬令之时多食生姜便可以激发身体内热,进而使身体津液流通全身,一来可抵御外寒;二来亦可防好冬燥。但吃姜的时候,也得讲究好方法和用量,所谓“过犹不及”,吃多了其实也是会出现问题的。

古籍之中,姜常写作“薑”与“疆”,而姜字与冻僵的僵互为谐音,因此细细品味字里行间就不难觉得古人对于姜的理解,即吃姜便可解寒僵之害,使人血脉温暖身体活络,另外仲冬吃姜,不只有御寒散僵之功,另外对于脾胃也可起先散脾寒而后增食欲的作用,因此古人以为这姜一下肚便可“御百邪,护元气”。

故而春秋之时,每逢餐点,孔子若见食盘之内餐桌之上没有这姜的影子,便会辍羹不食,至于为什么,孔子说:“不撤姜食,不多食也。”显然在孔子看来,这用姜与否便与脾胃健康是有很大关联的。

其中姜之最者,当属安徽铜陵所产的白姜,这铜陵白姜因皮嫩而白所以得名,加之其品质上乘,所以又被冠以“中华白姜”之美誉,相较一般老姜,铜陵白姜块大皮薄,姜指饱满圆润,且作泡菜时入口往往汁多渣少,且细品之下便能顿觉肉质脆嫩且姜香馥郁,故而这铜陵白姜自北宋以来,便是朝廷的必贡之一。

加之民间俗话说的好:“早姜晚韭,生老不愁。”这应季之时,我们体内的血液往往也都流畅不通,加之气温影响又多有胃口低迷、消化不良等情况。所以此时吃姜便有助身体利化,而白姜食效是熟不如生,但如果生吃白姜怕是很多人的胃也受不住刺激,所以这时就需要把这白姜用好醋来腌制,这醋腌的姜是最便日常服用的。

醋泡姜家常做法:取白姜或新鲜嫩姜若干,洗净之后切为薄片,接着先以盐渍,先以盐渍可去掉姜中多余的水分,同时还能让姜片口感更加爽脆。

之后等姜片出水,便可挤去水分撇净多余盐分,放在通风处先使姜片干燥,最后存入罐中,倒入陈醋,冷藏三宿便能食用,这醋泡姜最适早晨佐粥,但切不可贪嘴多吃,尽量控制在四五片内为好,这样养成冬季食姜的习惯后,这往后寒气想入脾胃便是难如登天的了。

且在这醋泡姜的粉丝里,正有一人年近百旬,食姜历史已有四十多年,此人正是国医大师路志正,他曾向人推荐醋泡姜,认为醋泡姜能够保持脾胃功能正常,维持气血生化充足,使身体其他的脏器的功能也容易保持一个正常的状态,且对心脏也有直接受益的作用。即便年岁已高,但其仍发固神健:甚至对外笑称拥有着“90岁的年龄,40岁的心脏”。

一如路志正老先生在书中曾表示,醋泡生姜在温补阳气方面功效更大,而阳虚乃万病之源。所以一旦姜中加入醋,让醋起收敛之功,便可以在使身体阳气升腾的同时,还能疏发掉我们体内瘀滞的肝气。而咱们的这款醋泡姜便由铜陵白姜所制,味感鲜嫩脆爽,除陈醋、食盐、白砂糖及纯净水外无任何的添加剂,以保证天然健康。

脾气湿热

最后这脾胃湿热之症,容易发生在餐饭不调、饮食无序、嗜好肥腻且又爱熬夜和懒惰的人身上。一般一旦使脾胃湿热的话,身体也往往出现很难清爽的问题,这点如下:

颜值降低,毛孔粗大,皮肤油腻而痘痘四起

眼神暗淡,眼珠发黄,眼皮浮肿且眼浊增多

身体油腻,体重增加,白天易昏而夜间易疲

排泄浊稠,体味益重,胃口日衰而口多苦浊

而在冬季造成这些问题的,正是湿毒!因此别看如今冬令当时,空气中的水分会少很多,但这湿毒却是一点都没少,而这些湿热不除,滞留在脏腑经络,不但会阻滞气机,损伤阳气,而且对气血津液的影响很大,所以在湿热初起的时候,好好健脾祛湿热才是正道,因此一旦脾气湿热以后,就千万别滥吃补药或各种营养品、保健品,以免壅滞气机。

如果你在冬季常常以此为患,那么建议去用用艾灸,来把这个湿气给炙出来,但这艾灸不是天天能灸的,一来下馆子花钱多不说,倘若想自己搞又容易弄伤自己,所以这里推荐大家可以用用南怀瑾大师的“温脐法”来调养。

做这个温脐法,得先拿一个纱布,然后往里面塞一枚去了核的龙眼肉,接着再倒入几枚红花椒,再配上艾绒一同捣碎,当把纱布里的原料捣成泥时,就可以在晚上将睡的档口从纱布内取些药泥塞到肚脐眼上。

可千万别以为这肚脐百无一用,其实肚脐乃腹部一处连接脏腑与肤外的重要隘口,且别小看这药泥虽然做法简单,但配合上肚脐,却能很快发挥出温阳的作用,南怀瑾大师经试验后发现,只消用个四五天,晨起时不仅腹部不再冰凉了,而且往日起床时口苦、口干的问题也能改善很多。

这主要是艾绒有“能通十二经,而尤为肝脾肾之药,善于温中、逐冷、除湿,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的作用,并且艾绒在属性上还最和小姐姐们贴合:“凡妇人血气寒滞者,最宜用之。”

其次,花椒也有着不小的作用,大家都知道,花椒性味辛温,用来散寒除湿,温中健胃特别好。在肚脐贴里放花椒,还利用了它辛散走窜的气味,把药性带到脏腑经络中去,把一些陈年老寒湿都赶走。然后再带上桂圆补心安神,养血益脾的作用,想必这一晚上都是暖通通的。

北京同仁堂红盒艾绒肚脐贴淘宝月销量¥69购买

但是现代社会,生活紧凑,大家下班之后都快累成葛优了,哪里会有时间自己做这个,所以这边推荐商场里的这款南师肚脐贴,看肚脐贴小小一枚,它可谓集现代工艺的严谨和古代典籍的讲究为一身。且用料丰富,自然不只有艾绒、花椒、桂圆这三宝。为此,拿来辅助以日常的睡眠,想来也是妙极的。

最后注意晚上睡前,我们得先把皮肤擦干净然后再贴,并且第二天早上起床就得撕掉,时间最晚不能超过上午10:00,一来怕肚脐长时间贴着胶布,皮肤会受不了;二来,撕掉脐贴也可以让脾胃开始自我调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